学院成立于1978年。2002年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学院。2006年与青海省邮电学校整合。2015年建成省级重点高职院校。2018年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9年建成全国200所之一的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西北地区唯一入围的建筑类院校。2020年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首家“节水型高校”、青海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集体。2021年被人社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通信工程监理》《综合职业能力模拟实训》两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青海省“双高”建设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牵头组建的青海建筑通信职教集团入围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建筑全产业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围“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省级“平安示范校园”。2022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太阳能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标准体系构建》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3年高质量通过省级“双高”校终期验收。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届高职组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赛项。入选青海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院系。获评省级文明校园(2019—2021年度)。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中等职业教育组)三等奖,实现我省在该赛项国赛的突破。2024年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土木建筑赛道一建筑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组赛项。入围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3个。牵头成立省级立项的青海高原清洁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学院先后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建设人才先进单位、全国和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学院占地面积141.26亩。现有在校生45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53%。学生获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6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6项。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1项、铜奖2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人社部首届“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1金1铜、青海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1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273人,其中专任教师200人,双师素质教师95人,高级职称7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81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47.5%、高级职称比例达36%、研究生学历比例达40.5%。培育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优秀教师1名、青海省杰出校长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首届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1人,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1支团队入围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培育建设单位。培养省级优秀专家、专业技术人才3人,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之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
学院开设覆盖建筑通信两大行业的31个专业,紧跟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步伐,围绕生态立省战略,近年来新增水利水电、环境工程等人才紧缺型专业6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双高”专业群2个,省级优势、重点(特色)专业12个、省级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基地8个,以高质量专业供给凸显办学特色。牵头成立青海建筑通信职教集团,入围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和120余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家。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成立青海高原清洁能源市域产教联合体。学院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被教育部、住建部命名为建设行业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校47年来,为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5万余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9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培养的毕业生占青海省建筑、通信行业80%以上,被美誉为“青海建筑通信行业黄埔军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