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坐落江西省新型工业城市——新余市。新余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这种魅力,源于“仙女下凡地”的美丽爱情传说,源于“天工开物”的厚重科技底蕴,源于“兴国调查”的红色革命精神,源于“工业城市”的创业创新文化。
新余学院是与新余市共生共荣共成长的高校。1983年新余复市,新余学院的前身——新余职业大学于1985年应运而生。1992年6月,成立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新余学院,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占地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71.87万册、电子藏书134万册。在职教职工近900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40余人,高级职称230余人;在校生17000余人,设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建筑工程等12个二级学院,现有36个招生专业。建校40年来,累计培养8万余名毕业生。
新余学院是一所工学为主的应用型高校。坚持扎根新余大地、立足服务新型工业强市办学,优先发展工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文理为基础、新能源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2024年理工医类专业占比为52.6%、毕业生占比为55.7%,能源动力、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学科与江西“1269”和新余“6313”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适配度较高。在全省高校率先启动转型发展工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获批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省唯一的“普职融合”改革试点高校,是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高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同时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3年,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主持单位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全省高校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26个参评专业有1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12个专业排名前50%。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省级一流课程50余门(个)。张景山老师所在团队代表中国队勇夺第18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和五人操两块金牌、团体赛铜牌的历史性佳绩。2023年、2024年最高录取分数分别高出省控线81分、89分。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多年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考录国家电网人数多年来稳居全省高校第二。
科学研究水平逐步提高。作为主持单位获批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多项省部政府和行业协会科研奖,实现了新余市获省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年度发明专利突破40项。现有锂基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动力储能电池及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硅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
服务地方贡献日益彰显。大力实施服务地方提效攻坚战,先后与新余各县区及周边县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钢集团、赣锋锂业等数十个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保持紧密合作。牵头组建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产业研究院和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参与新余“书记部长进校园”“投资新余”等品牌活动。积极打造“工博士”服务团2.0版,入选2024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近年来承接新余市“十四五”“十五五”多项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金额突破1300万元。
新余学院是一所文明和谐美丽的高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标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1个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二级党组织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支部被评为全省高校首批样板支部,4人获评新时代赣鄱先锋。思政工作多次在全省考评中名列前茅,3个项目获全省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重点培育建设立项。被评为第一届江西省高校十大文明校园,被纳入江西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行列,连续四年通过江西省文明校园复查。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沐浴经典”“真人图书馆”“周末文化广场”等校园文化品牌;“沐浴经典”荣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真人图书馆”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学校近年多次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求新、求实、求善”的校训,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的光荣传统,努力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实施“五大战略”,打赢“七大攻坚战”,突围抢位新征程,固本兴新再出发,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新篇章,为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贡献力量。(数据截止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