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脉 四十七载春华秋实
学校位于毗邻越南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78年建校于西南联大蒙自旧址,被誉为“滇南教师摇篮”,2003年升格为滇南地区首家本科院校,立志培养服务地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行省州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是云南在越南开设境外办学点最早、与越南高校合作最广、招收越南学历本科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为云南省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国门大学。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8年接受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4年成为云南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云南沿边州市高校中率先开启研究生培养。
乐教善导 矢志初心作育英才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初心,根植红河大地,服务祖国边疆,建校47年来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下得去、留得住、吃得苦、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教职工903人,其中专任教师704人,正高级职称110人,副高级职称270人,博士27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云岭学者1人,教学人才1人,文体人才2人,产业创新人才1人,省委联系专家4人,国贴、省突、省贴专家15人次,省部级及以上人才44人次。全日制本科生13631人,国际学生72人。下设14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新兴专业建设点1个、一流专业备案建设点3个;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个专业完成专家进校考查;本科专业综合评价C类(全国平均水平)及以上专业占比89.13%,其中B类(全国先进水平)专业3个;根据云南省12个重点产业和红河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布局,逐年提高理工农类专业占比,努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
道不虚谈 植根红河科教融汇
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聚焦对外开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三个领域建设学科群。现有国际商务、材料与化工、农业3个专业硕士点,省级立项建设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点7个。建有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8个,与越南高校共建“东南亚稀贵金属新材料”等云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有云南省教育厅工程中心和实验室16个,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等省级创新团队和智库3个,滇南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等云南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0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省部级218项,获省级科研奖24项,有知识产权870件。在国家安全、国际贸易、边疆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518篇研究报告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或批示;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产业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00余亿元。扎根红河大地,科技创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壤共华 地毓文枢躬耕边疆
坚持根植红河、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与红河州州委、州政府、州政协及相关单位合作共建红河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边疆党建研究所、红河州边疆财政经济研究中心、参政议政智库、蓝莓研究院等平台,开展边疆党建、边疆治理、产业发展等研究,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与蒙自、金平、建水、河口、绿春、屏边等县市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助力金平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蒙自市共建红河学院附属学校;与建水县共建建水紫陶产业学院;选派389名师生赴金平县、绿春县26所驻点中小学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和新高考九科送教等活动。勇担高校使命,携手地方共同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
融合开放 美美与共铎振国门
学校持续探索国际化特色发展路径,2012年首倡“国门大学”建设理念,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沿边地区高等教育新高地,“国门大学”建设被写入云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建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签署的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2025年4月,孟加拉国拉杰沙希孔子学院成功获批,斯里兰卡兰比尼孔子课堂、孟加拉国山度•玛丽亚姆-红河孔子课堂运行良好;在越南太原大学设立的境外办学点是云南省首个在越南开设的境外办学点;与越、老、缅、柬、泰等南亚东南亚的40家高校和机构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获批教育部越南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斯里兰卡研究中心等平台,聚焦南海问题、越南历史和中越跨境民族研究等方向,深入开展区域国别学特色研究。着力打造“留学红河”品牌,2004年以来累计招收21个国家3000余名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积极推动人文交流,践行文明互鉴,奋力推进民心相通,深度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勠力同心 砥砺奋进逐梦大学
面向未来,学校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聚焦省委“3815”发展战略和红河州委“337”工作思路,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锚定2032年“申博”和2035年“更名红河大学”的发展目标,坚定信心、奋勇争先,为建成具有区域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团结奋斗。
(数据更新至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