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于201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坐落于三水萦城、四湖托市的贵阳清镇,是全省唯一一所农业高职院校,是全省涉农专业及学生最多的高职院校。学院获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是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等建设单位。
人才培养铸根本。学院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思路,设置畜牧水产系等7个系、25个专业方向,覆盖一二三产业,学生规模15000余人,教职工682人。持续深化“三教”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2024年,培育全国优秀教师1名,获得省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其中一等奖团队获推参加国赛。2024年“技能贵州”项目获批立项6个,其中《蔬菜生产技术》入选职业教育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入选省级一流核心课程。多次承办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师生在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省级、行业类等奖项140余项,其中2023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2024年获贵州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一项。同年,荣获世界职业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检测赛项金奖、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赛项金牌、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竞赛金奖。主办的《种子》《耕作与栽培》影响因子增长显著,进入国家卓越计划(二期)期刊集群建设期刊。其中《种子》期刊是国家种业类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荣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西牛计划“十佳精品中文期刊”等称号,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放眼世界树形象。学院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与老挝、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加强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2022年以来,每年深度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承办、协办项目共4个,获“2023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合作优秀案例”;先后与老挝琅南塔综合职业技术学院、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兽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中国贵州-老挝琅南塔农业科技培训站”;引进“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包”译著系列丛书10本、白俄罗斯先进课程标准3门,建立5个海外技术技能人才基地、1个海外教师研修基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合作交流项目11个,师生参加国际化学术交流9000余人次,为老挝、开展技术培训9期、培训农业技能人员500余人次。
产教融合促发展。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紧扣现代山地高效特色产业,强化校政校企校地及校校合作,扎实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一方面打造职教改革“两翼”载体。学院会同贵州大学、贵阳农投集团等单位,成立“中国贵州黄牛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现代山地生态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贵州生态渔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受邀加入中国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17个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新增合作企业43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高效协同的校企合作新生态。一方面强化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百宜开放性实训基地,承担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非主要农作物展示评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玻璃温室建设等项目,建成白芨冻干粉厂等产业实体,总结出黔中高海拔地区水稻高产种植等5套关键生产技术,积极服务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本建成服务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学生实训平台。
服务社会显担当。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学院牵头生态家禽、玉米杂粮2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食用菌、辣椒2个综合试验站建设,紧密对接重点优势产业关键需求,搭建“首席科学家+科研院所+地方农技部门”创新服务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基地”产学研用平台,贵州珍稀食用菌工程中心获认定达到省级工程中心建设标准。开展家禽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5种、玉米品种近100种、蔬菜品种展示评价500余种,推动成果转化应用20余项,其中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及配套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应用获202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功申报立项省委重大问题调研课题、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1个,高质量项目立项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立项纵横向课题较2023年增长32%。大力推进57项专利无偿试用转化,转化应用率达82%。充分发挥贵州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省级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作用。2024年组织举办耕耘者振兴计划、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家畜饲养员、畜禽屠宰肉品品质检验员等培训16类、15336人次。依托学院12个产业专家团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各类技术服务1059次。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农技为本”办学宗旨,秉持“崇尚耕读 技艺扬志 行贵以恒 匠心逐梦”校训,走“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改革活校”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打造“贵州省农业工匠的摇篮”,现已成为全省培养和输送中、高级现代农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正全力打造成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参谋部、政策箱、人才库、创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