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警察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安干部学校,1954年更名为贵州省行政干部学校,1980年分为贵州省公安干部学校和贵州省政法干部学校,1985年两校分别升格为贵州省公安干部学院和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合并组建贵州省人民警察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更名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2017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定名为贵州警察学院。
建校75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忠诚、严格、求实、勤奋”的校训,践行“忠诚为本、育警铸魂、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锚定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切实履行“立德树人、育警铸魂”的使命。为贵州乃至全国公安政法系统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培训了7万余名在职干警。在学校培养的众多校友中,有13人荣获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二级英模等至高荣誉;2192人荣立一、二、三等功;23人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学校占地面积36.79万m²,总建筑面积17.71万m²。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93万m²,运动场面积4.34万m²。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6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36.17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9万元。馆藏图书82.06万册,生均纸质图书198.56册,数据库21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满足需求的办学条件已经形成。
现有教职工437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240人,外聘教师25人,折合教师数252.5人,生师比16.37: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3.33%,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83.75%,双师双能型教师占52.5%。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贵州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其中法学类教指委主任1人),省管专家、“黔灵学者”和省级学术带头人3人,省部级“名师”“金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公安系统优秀教师、贵州省优秀教师30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全省优秀人民警察4人,行业专家26人,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2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名师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特色”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设有侦查系、治安系、刑事技术系、公安管理系、法律系等10个教学单位,共有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侦查学等14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工学、教育学3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为主体,法学、计算机、体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布局。其中,公安学为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学科,刑事科学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治安学、公安管理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等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具有警院特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完善“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实战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一系部一亮点”“一专业一特色”“一教师一优课”建设。目前拥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获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5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5项。2023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参赛项目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全国公安院校历史性突破。
建有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政法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贵州省安防工程中心、贵州省高校风险防控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贵州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3个省级科研团队。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研究会、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落户学校。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8项。公开出版专著及教材30部,发表论文647篇,荣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等奖项。《图云智库》(贵州公安智库)获省领导21次肯定性批示,公安管理系、治安系被省社科联和省教育厅授予“学术先锋号”。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报告2024》中,学校在全国公安类高校里排名第7。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师生深度参与基层案件办理、扫黑除恶斗争、天网工程验收等公安实战,驰援国庆70周年庆典安保主战场、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会晤、“村超”“村BA”等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投身贵阳疫情防控战,有力地支持了公安实战工作,公安部和省公安厅分别授予学校集体二、三等功。司法鉴定中心年均鉴定案件超3000起。深度参与督导帮扶“法治毕节”创建和“政法大走访”暨“万警进万家”活动,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贵州、法治贵州。积极践行“文军扶贫”责任担当,帮扶的3个村全部脱贫,帮扶干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称号和黔南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优秀个人称号。
深化校局合作,在贵州9个州市公安局、45个基层公检法司建立实训基地,实施协作共建、协同育人。注重校际合作,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9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强化校企合作,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搭建综合实训平台、举办校内赛事等,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国际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执法合作和公安大数据战略,创建中国—东盟及周边国家大数据警务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论坛,成功举办了三届论坛,承办了9期公安部、外交部外警(援外)培训项目,搭建起了共话安全形势、共享执法理念、共商警务对策的交流平台。
升本以来,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攀升,赢得了社会良好口碑和广泛认可。培育出了全国“最美大学生”王金磊、“刑侦奇兵”陈东、“为民服务的好警察”罗云、“抱娃哥”魏忠民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招生方面,学校深受考生青睐,本省录取分数特控线上线率99%,报到率常年稳定在99%左右。学校司法鉴定中心获评司法部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此外,学校还揽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省文明校园、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改革经验引发央广网、人民网、澎湃新闻网以及《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公安教育》《贵州日报》《贵州法治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社会声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