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始建于1948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专门培养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和畜牧水产养殖人才的职业院校。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2022年,学校被列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重点建设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在金平果2025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中,学校位居全国第86名,农林院校第6名。学校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A档建设单位。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现有南岗、松北2个校区和海伦、齐齐哈尔、北安、哈尔滨道里区榆树4个基地及1个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园。有14个行政部门,17个二级学院和教辅部门。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2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
专业紧贴市场需求。学校坚持“以农为本,以工为基,农工融合,强工兴农”的专业发展定位,构建以农业装备技术为特色,农牧渔类协同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为支撑的专业(群)格局。学校现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0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各类精品课程82门,全国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项目2项。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教改成果在全国30余所同类院校推广。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以农科为优势、以农业工程为特色”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服务面向,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急需的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校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省级3项。主编国家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13部、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19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其中特等奖4项;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4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52项、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2项。近五年来,累计承担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14项,获国家专利147项。近三年主编公开出版高职高专教材127部,其中“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8部、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9部、省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9部、省职业教育优质教材9部。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鉴定试题库14个。
产教融合效果显著。学校先后与省内外4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了东安制造产业学院、北鱼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与美国凯斯·纽荷兰(CNH)公司合作建立“校中厂”,与宝马集团合作实施“宝马售后英才教育(BEST)项目”,建有中德汽车(SGAVE)、ABB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DMG MORI中国认证培训中心等4个国家产教融合建设项目,有1个教育部机器人公共人才培训中心、2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0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项目、7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个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校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黑龙江省农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黑龙江省生物制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案例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50强。
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开展劳务输出农业技术和跨境电商物流技术培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积极搭建对外人文交流平台,牵头成立中国—俄罗斯—东盟农业职业教育国际联盟,进一步提高对外人文交流的质量和内涵。作为全省唯一被教育部认定的鲁班工坊联盟成员单位,与科特迪瓦共建“鲁班工坊”,为黑龙江省建设的第一个鲁班工坊,具有里程碑意义。服务向北开放国家战略,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农工学院共建“鲁班工坊”,获批黑龙江省“开物工坊”2项建设项目。学校“鲁班工坊”相关建设情况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报道。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全国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等荣誉称号,连续6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校园)标兵荣誉称号,获批省级工匠学院、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马院、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基地、哈尔滨市科普基地。学校获全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评优秀等次,2022年、2023年获全省公办高职高专院校高质量发展增值性评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