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55年。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单位,山东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单位。
学院位于泉城济南,建有槐荫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50亩,现有在校生14000余人。校内实习实训场地面积121365平方米,实训室218个。建有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焊接、新能源汽车、商品展示、新媒体直播、智慧物流、家具木工等8个实训中心,可满足智能制造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数字商贸、智慧物流等领域技能培训,年实训规模超35000人。

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围绕产业办专业。
设有智能制造系、电气及自动化系、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现代城市系、工商管理系、劳动经济系、基础(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技师部等10个教学系部。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专业为主体,电子信息类和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自动化、汽车维保、现代商贸流通、城市艺术设计和智慧财经7个专业群,43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全国率先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推出“卓越技师”培养计划,形成“专科学历+技师资格”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经验。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授37人,副教授16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5%以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1人、全国技术能手1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2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山东省首席技师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技术能手93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6个,山东省“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
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4个,主持或参与省级教学资源库项目8个,获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5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国家创新行动发展计划骨干专业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3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山东省特色专业7个,牵头或参与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7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入选第44、45、46、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获批山东技能大赛研究中心。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近三年,获国赛一等奖41项、二等奖39项,省赛一等奖210项。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国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升产教融合内涵。
获评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牵头建立全国高档数控装备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济南经济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成立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团。在39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先后与中国重汽、中智科技、华中数控、瑞典斯凯孚、豪迈集团、开泰集团、日立电梯等国际化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实现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

扎实推进科教融汇,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十四五”以来,获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1个。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77项,开展横向服务项目68项,立项省级教科研项目70项,获省级教科研成果奖100项,取得发明专利94件。立项省内唯一的“劳动教育与职业体验”主旨省级科普基地。获批全省首批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山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指导站。面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农民工、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开展培训,年均服务超2万人次。

服务“一带一路”,推动“技能出海”。
以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为中心,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将中国传统文化、齐鲁儒家文化、学院劳动文化的建设成果与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将国内成熟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推广至海外,举办境外办学项目3个,与豪迈集团共建班·墨学院1所。与韩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泰国等23个国家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开发多语种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34项,在11个国家推广应用。立项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获批山东省技工院校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教研组组长单位。承办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面向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开展“职业技能+中文”境外培训。
学院凭借扎实的人才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质量形成了就业领域广、专业对口程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就业格局,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示范校”,入选“改革开放30年山东教育总评榜——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品牌影响力50强”“综合实力前十强国办高职”“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认可高校”“最受网民欢迎高职院校”。
70年的职业教育实践赋予学院深厚的底蕴,形成了“卓越技能、就业优先、育训并举、双牌教育”的办学特色。站在新起点上,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高端引领、特色立校、内涵发展、多元办学”的办学方针,为创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